盡人之性,感化惡賊

  漢朝的趙咨,做到敦煌太守。後來他因病辭官,返回故鄉,親自率領子孫,務農耕作以維持生計。

  有一天夜晚,一群盜賊到趙家打劫。趙咨事先知這件事,恐怕母親受驚,先到門口迎接盜賊,並且准備飲食款待盜賊

  趙咨說:「家母的年紀已經八十歲了,她老人家生病,需要安靜休養。乞求你們能留下少許的衣物和糧食,至於拿走我妻子兒女的任何東西,我都毫無吝惜!」

  盜賊心生慚愧,跪在地面上說:「我們侵犯賢人,實在太不成體統了!」

  說完,盜賊們奔走離去。趙咨拿著東西追上去,要贈送他們,卻沒有趕上。

  趙咨因此聲名大噪,朝廷徵求他出任「議郎」(顧問及參與評議的官職),他推辭不到。朝廷再三徵召他,他不得已才應召,後來他升任東海宰相。(譯自《後漢書》趙咨傳)

  (評)這是一則以孝親而感化盜賊故事。趙咨只孝順自己的父母親,跟別人似乎沒什麼關系,竟然能使盜賊叩頭悔過。雖然贈與財物盜賊不拿走,這種感應不是很不可思議嗎?因為人此心,心同此理,能盡自己的心性,即能盡人的心性,能盡人性自然可以轉惡為善,化貪為廉。

  孟子說:「聽到柳下惠的風范,卑鄙的人會變得寬惠,澆薄的人會變得敦厚!」何況親身領受他的教訓呢?(譯自《歷史感應統紀》第一卷第一四六頁)
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