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時隨地,有善可為

  宋徽宗大觀年間(公元一一○七年至一一一○年),有一書生在京師的店裡,看見一雙鞋靴,很像他父親殯殮時的東西他就問店裡的主人主人回答:「昨天有一官人路過此地,拿這雙鞋子來修理,不久應當會來索取!」
  那位書生站著等待,果然過了不久,有一個人騎馬來了,拿走鞋靴,他一看,就是他父親。他急忙追出去,喊著說:「爸爸!您怎麼忍得下心,不講兩句話來教我呢?」
  他父親回頭說:「你做人應當學葛繁!」
  書生問:「葛繁是什麼人呢?」
  他父親回答:「葛先生是鎮江的太守,連陰間都設立他的像,焚香禮拜!」說完,就不見了
  書生因此到鎮江拜訪葛繁。他把發生事情告訴葛繁,並且問:「您平生修什麼善呢?」
  葛繁回答:「我只不過盡力行善罷了,每天做四、五件或多達一、二十件,迄今四十年沒有那一天不行善的。」
  書生問:「如何行善呢?」
  葛繁指著椅子間的踏子說:「這東西沒有放正,就會使人腳不方便放,我就將它弄正。如果別人口渴,我就倒一杯水給他,這些都是對人有益事情。幾乎任何小小的語言動作都可以利益別人。從卿相到乞丐,都可以做,但要持之以恆,才能產生大利益。」
  後來葛繁活得長壽,並且端坐逝世。子孫富貴不絕。
  (附)朱在庵說:「現代人不肯行善,不是借口財力不足,就會說:時間環境有所不便。他們那裡知道:時時處處都有善可做,從上到下,沒有限量。有這么簡便直截的嗎?從腳踏和杯水,推而廣之,不就行了嗎?」(《德育古監》第六十一頁)

THE END